大臺中消防季刊

(四版)第三救災救護大隊103年下半年救助隊複訓心得分享 十九甲分隊隊員 施智偉
本局第三救災救護大隊103年下半年度救助隊複訓,於103年9月10、11、12日分三梯次舉辦複訓,具救助隊資格的同仁,每人選一天分上、下午辦理訓練。大隊陳辦人與救助複訓教官共同擬定複訓計畫,此次救助複訓與以往訓練不同,教官團希望有救助隊證照同仁,能於災害現場發揮救助功能。上午針對重點體能項目做測驗,地點在第三大救災救護大隊十九甲分隊,測驗完後有一堂室內課程。此次複訓同仁需攜帶個人救助裝備,如救助頭盔、吊帶、四米繩、D型鈎環等,下午將前往霧峰區登山步道景觀臺處訓練,課程安排有上登、下降、斜坡下降救援,主要讓我們再複習救助訓所學的一些技能。
上午體能測驗完畢後,接著上一堂省力滑輪拖拉系統課程,由我們三大隊資深教官授課,課程主要讓我們了解省力滑輪的計算方法及實際操作時如何應用。
省力滑輪拖拉系統的特性:
1. 每個滑輪依使用年限其省力的效率會有所不同,使用越久效率越差。
2. 大小滑輪省力也不一樣,越大的滑輪越省力。
3. 架設拖拉系統應將較新的滑輪,架設於施力端。
4. 施力端拉的角度不可超過120度才能省力。
省力滑輪拖拉系統架設有分3比1、4比1、5比1等,我們所要學的是要使用較少的滑輪,架設出高效率比的省力滑輪組,畢竟山域救援裝備越輕便越好。
下午實施上登、下降、斜坡下降救援訓練,共分三組人員操作訓練每一項目,各組選一位組長,每一項目訓練時間約1小時,每位同仁都需操作過一次,時間允許的話可以操作多次至熟練,每組操作完該項目後便換組操作。其中斜坡下降救援項目,該組操作同仁可以商量尋找固定點,並討論如何架設,最後由組長分派任務去完成整個救援。
上登操作訓練我們使用布魯茲克繩及雙JUMAR上登作比較。使用布魯茲克繩上登,優點器材需求少較省力。雙JUMAR上登,優點安全度較高;缺點器材需求多且較昂貴。布魯茲克繩與雙JUMAR上登互相比較後,使用布魯茲克繩操作的同仁雖省力,但技巧不熟練相對體力消耗量會比較多。雙JUMAR上登反而會比較輕鬆,因只要將JUMAR往上推,所費的力氣較少,與單純使用布魯茲克繩上登效果卻是一樣。從救助隊結訓後,大家其實很少實際運用到上登,除了轄區有山域的分隊會使用於救援外,及特種搜救隊訓練時會運用到,其於分隊會實際運用到真的少之又少。
下降操作教官說明救災最好使用下降器(STOP)會更安全,因在操作下降時,如上方有物品掉落,為了要閃躲掉落物雙手不經意全放開,此時下降器(STOP)會制動,讓操作人員不會一直往下墬落。然D字環、八字環、鯊魚頭沒有像下降器(STOP)會制動,需靠手的力量才有制動功能,通常使用於訓練上。在救助隊訓練時,下降操作筆者也訓練過很多次,記憶最深刻的是,直升機上制空下降,因不是使用下降器(STOP)操作,需時時記住自己的右手千萬不可放開,一旦放開人就會迅速的往下墬落。自從結訓到現在很少有此項訓練了。
斜坡下降救援:通常有人員跌落到山谷時,所需使用的救援方式,必須找山坡有點斜度地點,人員架設省力滑輪拖拉系統來操作。操作的組別由組長擔任指揮官,並分派任務給每位人組員,指揮官首先派兩位救助手,預先準備所需器材,尋找適當地點斜降至下方人員受困處,並攜帶籃式擔架。其餘組員於上方尋找固定點(最好有2個固定點),並架設省力滑輪拖拉系統,此時可運用到上午室內課程教導的省力滑輪拖拉系統。每組架設由指揮官主導,不一定每組架設的都是一樣比例的系統,上午室內課程,教官教導可選3比1、4比1、5比1或外加外掛系統4比1等省力滑輪拖拉系統。上方架設時,下方救助手斜降到患者地點後,展開實施救援任務。首先患者做初步評估,檢視患者如有骨折需先固定,在將患者固定於籃式擔架上。下方人員準備好,使用無線電回覆給指揮官,指揮官下達口令後進行拖拉系統操作,操作過程救助手配合上方人員,並維持籃式擔架平衡將患者慢慢往上救出。搶救過程中救助手遇障礙或其他問題,可使用無線電與指揮官連繫,並排除任何障礙。每位組員雖不是同分隊,經斜降救援訓練可表現出團隊合作精神,且大家都是受過救助隊基礎訓練人員,操作過程中也漸漸培養出團隊默契,彼此間也不會出現手忙腳亂情形,各組員分配的事情都能靠彼此互相合作完成任務。
下半年所舉辦的救助隊複訓,與以往操作模式不一樣,不是整日都是在測驗體能,大大減少每位同仁身體上的負擔。技能測驗部分主要與實際場地作連結訓練,可達到實際模擬災害現場效果。在繩結方面大家技能都很熟練,但真正會實際運用於災害現場的人少之又少。經此複訓過後,相信大家對模擬現場救災的經驗增加很多,這樣的訓練模式大家也很認同,也期望我們三大隊能一直延續這樣訓練模式。
最後異動時間:2014-12-01 17:08: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