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臺中消防季刊

(三版)山域事故救助編組連續24小時搶救雪地山難 梨山分隊隊員 陳奕瑞
本市和平區2月13日於雪山圈谷內有一登山客摔落,墜谷受傷無法動彈,請求救援,勤務指揮中心立即指派本局山域事故救助編組之梨山分隊出動第一梯搜救人員著重裝出發搶救。
時值高山雪季,雪山主峰為全國第二高峰,其下雪山圈谷標高海拔3500公尺,積雪深厚,搜救人員攜雪地登山裝備及SKED(捲筒式擔架)、頸圈等救助及救護裝備往登山口出發,在此同時傳來支援搶救之空勤直昇機雖已到場支援但因現場風速過大直昇機無法滯空停留進行吊掛而撤退,搜救人員更是加緊腳步入山,搜救人員兼程趕路僅花費4小時左右即到達三六九山莊,會同山莊之保育志工及高山協作等召開緊急會議瞭解現場狀況。
由於雪山圈谷通訊不佳,搜救人員至三六九山莊後始全盤瞭解現場狀況,此時待救者因墜落傷及脊椎、頭部及肢體,疑似有腦震盪情形,且因只要移動便劇痛難耐,故現於雪山圈谷內緊急紮營避難,氣溫低達零下6度,風雪交加、狂風不斷,外帳已被吹走,風寒效應下人員有失溫之危險,然而三六九山莊至現場仍有3.5公里左右路程,且自此開始登山步道積雪結冰,愈接近現場愈是溼滑山徑更加危險,在這雪地暗夜須全程穿著冰爪方可前進。
搜救人員雖明知有上述危險將威脅自身安全,到達現場後要將無法行動之待救者搬運回到三六九山莊更是加倍艱危,但搜救人員為把握救援時效,避免待救者曝露在高海拔極低溫環境下造成失溫致命風險,且為明日直昇機支援吊掛救援有更安全之作業場地,搜救人員旋即決定會同保育志工及高山協作等4人共8人連夜繼續趕往雪山圈谷10.5K搶救待救者。
三六山莊距離雪山圈谷10.5K處尚有3.4公里,途經雪山黑森林,黑森林內遍佈台灣冷杉阻絕陽光導致環境更是溼冷,搜救人員在僅靠頭燈照明下在積雪結冰山徑腳踩冰爪加緊腳步前進,部份路段頭上隨時要注意長達一公尺以上冰柱可能墜落傷人,而腳下冰、雪、岩混合的地形更是危險,任何一個失足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隨著海拔高度上升氣溫愈來愈低,登山路徑也逐漸被積雪淹沒而變成雪坡,在黑夜中搜救人員僅能靠雪季的反光路標指引方向,終於走出黑森林後,迎面便是一陣狂風,風寒效應下搜救人員雖受刺骨嚴寒,但想到待救者現亦忍受著相同的處境便絲毫不敢放鬆,咬牙邁步跨進終於在2月14日凌晨到達待救者所處緊急避難帳篷。
雪山圈谷內地勢雖相對平緩,卻也因此毫無遮蔽而風勢強勁,並非良好營地,到場時待救者正瑟縮於帳篷內避難,意識清楚但有輕度失憶情形已不記得如何墜落,眼窩淤青且脊椎、左大腿疼痛,疑似有腦震盪及顱底骨折,而雪山圈谷內強陣風不斷且氣溫低溫零下六度,全體人員有失溫危險,現場環境極度不安全,搜救人員立即以SKED為待救者固定並加強保暖後隨即加速離開雪山圈谷進行下撤。
由於山徑多數路段狹窄且積雪、結冰,原本行走於山徑上已屬危險行為,搜救人員為妥善安全搬運待救者下撤,現在更要行走於險坡、冰面、碎石坡等困難地形以利搬運作業,遇高度落差地形更是考驗搜救人員的體力與耐力,數度在人體極限下勉力通過,凍裂的手指、接近脫力的手臂、沈重的肩膀、疲憊的身體、受損的膝蓋、幾乎扭傷的腳踝,每個部位都在告訴搜救人員該停下來了,然而搜救人員為了執行搶救計畫以確保待救者生命安全,全體人員皆咬牙苦撐徒手搬運待救者於黑夜結冰路面移動將近4小時,終於趕在天亮之前到達雪山黑森林入口處緩坡。
搜救人員立即回報GPS座標位置及天氣狀況,同時持續維護待救者保暖及心理支持;由於氣象預報下一波鋒面即將報到,搜救人員請空勤支援應於天亮立即起飛趕來現場進行吊掛救援,地面搜救人員配合發送GPS座標予空勤總隊並同時以鋁箔睡墊反射光引導直昇機進場,克服幾陣側風直昇機終於進場成功,國搜中心搜救員與地面人員合作將待救者平安上機送醫,本局山域意外故搜救組成功搶救待救者一名。
本次山域意外事故救援在指揮中心、大隊及分隊同心協力搶救下,自2月13日14時43分接獲報案至2月14日14時41分任務完成返隊,搜救人員徹夜不眠不休連續搶救24小時以上,完成艱鉅之夜間高山雪季搶救任務;若非搜救人員不畏艱危、冒險犯難積極搶救待救者,待救者在海拔3500公尺、氣溫零下六度之雪山圈谷內下過夜,將有失溫喪命風險;若非搜救人員不畏艱危、冒險犯難積極搶救待救者,連夜下撤執行搶救計畫,趕在2月14日上午9時許天氣轉壞前完成直昇機吊掛作業,後續將耗費至少再2梯以上搜救人員上山支援搬運待救者,並在全程10.5公里的人力搬運過程造成待救者高度二次傷害風險;幸在精準的指揮調度下以一梯搜救人員聯合友軍,團結合作圓滿完成任務。
最後異動時間:2016-04-25 16:51: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