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臺中消防季刊

(一版)地震迷思與避難觀念 作者:仁化分隊隊員 陳信銘

最近發生多次有感地震,讓許多民眾驚慌不已,而職近日至轄區美群國小進行火防災宣導時,被老師問到以前地震發生的時候,總是被教導要躲在堅固的桌子底下,後來又聽別人說要躲在傢俱旁邊,要躲在生命三角的保護範圍內,到了最近卻又說生命三角的避難方法是錯誤的!對於地震避難措施總是眾說紛紜,到底甚麼才是正確的地震避難方法呢?
生命三角是由1996年道格及美國國際救援小組、土耳其政府等聯合製作了「生命三角」求生方法的研究影片所提出。指當建築物倒塌時,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或樓版重力會撞擊到這些物體,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會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生命三角」。當物體越大、越堅固時,被擠壓的部分就越小,而所遺留下的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可免於受傷的機會就越大。而這個概念也出現在2015年上映的電影-加州大地震。
然而國內外針對地震避難處的選擇大部分與道格先生所主張的生命三角的觀點不同,日本東京消防廳強調地震時優先保護自己,並躲在桌下的做法。美國內政部地質調查所、紅十字會、加州地質調查所、南加州地震中心、聯邦緊急管理局(FEMA)等單位共同發行的地震防護手冊中亦指出:在地震中的保護,在室內的做法是蹲下、藏身和抓牢,即蹲到地面,在結實的辦公桌或桌子下面藏身,繼續抓牢,直到地震停止。而我國內政部消防署及主管地震監測的中央氣象局,也還是主張躲在桌子下。
究竟生命三角的理論有何缺失?在道格的模擬中(於廢棄大樓進行爆破模擬地震)並未先做水平方向樓板的搖動,與真實地震引起樓板的反應有所差距。我們要了解當近距離的大地震來時,是先上下振動(P波引起的),然後是S波及表面波引起更強烈的水平方向的振動,此時非結構物的櫃子、家具、冰箱等如未事先做好固定的準備,則會移動或滑動撞擊甚至壓擠旁邊掩蔽的人體,造成人體的直接傷害。因此若採取生命三角法可能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加上人們在地震中沒有太多的反應時間,加上穩住身體以避開危險的生物本能反應來看,在地震中蹲下、就近掩護並維持掩蔽狀態,才是人們最自然也最安全的避難方法,所以現今內政部消防署宣導的「地震保命三步驟」依然回歸「蹲下、掩蔽、穩住」的避難原則!
大地震所帶來的災難雖無法避免,但我們如能事前有計畫,臨事時能處理得當,應可將災害減至最低程度。而在地震發生時極為短暫且可能驚慌混亂的情形下,臨震反應與緊急避難疏散必須靠平時的準備與常規性的演練教育才能落實,才能做出正確且有效的反應,而真正達到減災的目的。希冀透過有關地震防災教育的宣導,普及地震防災常識,加強對於地震災害的認識及防範,並提升防災知識智能,以有效適當的地震防護反應,減低地震災害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
最後異動時間:2016-07-12 08:31: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