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臺中消防季刊

(二版)第四救災救護大隊沙鹿分隊組合訓練 沙鹿分隊隊員 戴維辰
現今都市人口密度逐漸增加,建築物不斷透過垂直空間發展以增加其容納面積且建築物內部使用日趨多樣化,為加強複合式高層建築物搶救能力,本局第四救災救護大隊在沙鹿區丹聯大樓實施搶救演練,模擬場所為十六層複合建築物於十一樓發生火警。
高層建築物的災害特性,其一建物高、面積廣、收容人數多造成疏散不易,其二人員分散於各樓層,加上建物內部通道與區劃相對複雜造成人命救助困難,其三大量高溫濃煙阻礙視線且藉由大樓內部各共同管道、通道及空間水平或垂直蔓延,增加人員逃生避難的難度,其四科技的進步強化了建物之結構,發生火災後,在密閉或半密閉之空間熱無法散失,造成熱量蓄積,其五高樓層救災水線部署難度遽增,且穿帶消防衣帽鞋及空氣呼吸器裝備之消防人員,因同時需攜帶水帶、瞄子、破壞器材等救援裝備器材,在到達起火樓層前已消耗不少體力,儘管透過室內消防栓及緊急升降機可減輕救災人員的體力耗損但仍無法去除搶救上的困難。
當火災發生時,火勢可能因煙囪效應迅速蔓延、眾多民眾因位處高樓逃生不易、再加上若緊急升降機損壞,攀登高樓會迅速消耗救災人員的體力造成搶救困難等問題。
此次演練包含消防車輛佈署、現場搶救戰術、救災人員安全管制、消防人員的佈線搶救、消防水源佔據及掌握、人命搜救、通風排煙、緊急升降機操作、雲梯車升梯操作防護作業及安全回報機制及救出傷患之處置及後送等項目,更重要的是融入美國消防學院事故現場指揮與控制作業模式(CCIO) ,此系統特別強調火場安全管控,由各區、隊的指揮官負責所屬人員安全管控事宜並進行安全回報,提升隊內消防員面對高樓發生火災的搶救效能。
丹聯大樓主委表示,透過消防蓄水池、送水口、連結送水管及室內消防栓等消防安全設備的運用,可實際地了解到消防人員對於高樓的搶救方式,對在這棟建築物內的居民及員工有正面的教育意義。在此也呼籲大樓的管理權人平時應加強場所內用火、用電安全及落實自衛消防編組演練,並依法實施消防安全設備檢查及維護。
最後異動時間:2015-10-22 09:19: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