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臺中消防季刊

(二版)本局105年第四期潛水救援訓練初訓 作者:黎明分隊隊員 黃郁書

本局於105年6月20日至7月1日舉辦第四期潛水救援訓練初訓,為期2週,目標在訓練21位新加入的潛水隊成員,以充實消防戰力。從基本浮潛開始到重裝潛水,並進階到以救援潛水等級為目標。訓練地點包含臺中市大雅區、臺中港、和平區馬鞍壩等混濁水域及墾丁海域。
第一天由室內學科開始,訓練首重安全,由總教官講解各項潛水安全原則,包括潛水證照制度、必須由二人以上結伴潛水、酒精和潛水深度對人體之影響等,及介紹各類潛水裝備器材。
第二天開始進入游泳池實地操作的課程,從基本浮潛開始,介紹俗稱浮潛三寶的面鏡、蛙鞋、呼吸管的使用。潛水的面鏡不同於游泳的泳鏡,其包覆住鼻孔不容易吸到水,但也要適應用口呼吸,否則就容易進水或造成面鏡起霧。初學者難免不習慣咬著呼吸管,但教練都會叮嚀,一旦在水域就要全程咬著呼吸管,以避免在海浪中的突發狀況。
緊接著就進入到重裝潛水,也就是SCUBA(Self 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的領域,除了浮潛三寶,再加上配重鉛塊、氣瓶、浮力背心、調節器與二級頭等,如同消防員的SCBA,提供在水下呼吸的空氣來源。整套裝備不輕,全身上下的裝備加起來逼近30公斤,相當的沈重,但一旦入水,水的浮力又讓所有重量的感覺消失得無影無蹤,只會輕盈的漂浮在水面上,不配鉛塊還很難沉得下去呢!這就是中性浮力的重要,其中一堂課專門在練習如何控制全身的浮力,讓自己穩定的懸空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位置,不浮也不沉,是重裝潛水重要的基礎。
潛水靠的是技術,而不是游泳能力,學游泳常怕換不到氣,但在潛水中只要還咬著二級頭,就有大大的安全感。在水底無論發生什麽狀況,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建立好水中的呼吸,就能冷靜的慢慢排除所有問題。在課程中我們練習在水中脫下所有裝備,以及兩人共用一個二級頭輪流呼吸的技巧,以建立我們對裝備的熟悉度和信任感,養成應付緊急狀況時的處理能力。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項缺少裝備的訓練,少了一只蛙鞋、或者沒有面鏡、沒有氣瓶,要如何想辦法游下去並找到自己的裝備,然後再穿起來。可說是從適應裝備,再到適應沒有裝備的過程,因為在水下或許會遭遇裝備故障,或者是被水流沖走的狀況,因此缺少裝備的應變能力也是必須學習的。
在這2周的訓練裡面,也有移地到戶外天然水域如臺中港及臺中市和平區的馬鞍發電廠附近進行訓練,戶外的天然水域並不像游泳池般清澈,往往伸手不見五指,也更接近實際搜溺場合的水域,在一片泥水裡只能用摸的,利用所學的圓形搜索法及方形搜索法等,用比較有效率的方式將水底摸索過一遍,若沒有依靠繩索,恐怕就要迷失在一片黑暗之中了。另外有三天的墾丁海洋實習是最令人興奮與難忘的,墾丁的海域十分乾淨清澈,第一次下潛到10米的深度,耳壓平衡、浮力和上升的速度都要掌握好,海底是另一個美妙的世界,從探索海洋的過程讓人認識到臺灣之美,以及學習尊重和保護這片海洋。
  潛水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視野,也帶來了不一樣的救災思維,才剛結訓不到一週,臺中市就傳來太平區3名學童溺水的意外,也是第一次派遣我們這批新鮮的生力軍投入救災的首次勤務,雖然最終並非因潛水尋獲溺者,但仍感受到身為潛水救援人員的責任與使命,擁有更多的技能,就能幫助到更多需要的人。
水下動作操作示範
水面標定及水下搜索訓練
最後異動時間:2016-10-13 15:56:00
  •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