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臺中消防季刊

(四版)警大學生實習心得 作者:警大實習生 吳興黌

在警大就讀二年之久,經過了多項學科、技能的訓練,終於有機會接觸第一線的實務,把所學結合實用,把教科書上的理論、反覆模擬的火場情境,連結到實務,親手實作、眼見為憑。我實習的地點在臺中市政府消防局第四救災救護大隊清水分隊,時間僅有短短兩週,卻也是我們大學四年來唯一一次珍貴的實習機會。
雖然實習只有短短兩週,不過也讓我看到了消防工作多面向的專業、團隊的合作互助、執勤的辛苦,更直接的是感受到消防工作的神聖,讓我重新定義消防領域的價值。
「救護!救護!趕快出動!」「患者ohca」沒想到第一次實習出勤就是心肺功能停止的病患。一聽到通報,我在匆忙之中穿起背心,戴上口罩、手套,伴著急促的鳴笛聲火速出發,沿途心中浮現患者情況是血淋淋的慘死畫面,心中的緊張不安隨著鳴笛聲不斷加溫。到場後病患情況是長期臥病在床的高齡老翁,並非如我想像的那樣血腥場面,我們依照家屬意願並未實施急救。這是我的第一次救護出勤,我深切明白自己要救的已不是練習用的塑膠假人,而是有血有肉真實的傷患者,即使已有模擬訓練過,但面對真人的實際心情,還是那麼緊張忐忑。
而後幾日接二連三的救護,我們面對的是多元的傷病情況,從車禍、創傷、墜落到各式急症,各種疑難雜症,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和紮實的知識技能,是無法即時給予適當處置的。這幾日的經驗下來,無論傷患或是家屬,經過學長們初步的醫療處置後,都得到正面的回饋和感謝之意。這種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互動,一句感謝、一個眼神,舉手投足之間是一份被尊重、被肯定的感受。這種感受觸動了我選擇消防的初衷—能夠發揮所學,幫助需要的人、拯救危難的民眾。
在火災搶救方面,清水分隊依山傍水,地方的特色災害之一就是山林火警、雜草火警。幸運地在我實習期間未遇到猛烈大火,但從出勤的不定性以及學長轉述自己所經歷火場的惡劣環境,消防員在火災搶救的風險和辛勞是可想而知的。在睡夢中聽聞警鈴,從沉睡狀態要立刻轉換成面對危險的備戰狀態,一種捨我其誰的精神,透過頻繁的溝通、聯繫,團結合作之下把災害降到最小。有了團隊透過合作,才可能建立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救災。「身為團體之中的一個小螺絲,盡力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是我體會最深刻的道理。
至於與義消和婦宣志工們的互動,讓我感受到他們不為利益、服務人群的熱情。在我陪同婦宣學姊防火宣導,她們炙熱的眼神,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宣導時帶著真誠的關心,沒想到藉由消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瞬間拉得好近。在學姊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消防工作最純粹服務的心,她們樂在其中、以助人為樂。無論在職場的學長姐或是這些無名的社會志士,他們都為了公共安全注入一分心力,有了他們的貢獻,才讓生活的環境更安全、更先進。
消防領域包山包海,每一項都是專業,要短時間學習精通所有項目非常困難。正是因為如此,彼此專業的交流分享,對於持續精進非常重要。清水分隊的學長姐們,各自都有自己專精的領域,但他們不會藏招,對於自己所學所知,都願意傾囊相授。在我們實習期間,學長們很樂意和我們分享他們在實務的經驗,對於自己專業領域更是不厭其煩地教導,讓我更深入了解。勤教也是如此,課程的編排、演練以及講授的學長們,教學上絕不馬虎,實做實練、紮紮實實。正是有這樣團隊互助的氣氛,在消防工作各領域,除了出勤經驗之外,更多了彼此專業的交流回饋,互相激勵成長。
短短兩週的實習,讓我對於消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無論心態抑或實務經驗,都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會。執行消防工作就像肉身菩薩一樣,為了因應各式的天災人禍,我們需要學會各式不同的技能,為了拯救危難的民眾上山下海、水進火出。在災害發生前,我們盡力防患未然;在災害發生後我們即時伸出援手、全力以赴。在實習中,我看了消防團隊合作的力量,藉由經驗傳承、專業分享,為後輩奠定向上的基石。帶著尊敬、謙遜、感恩的心,還有本次實習的感動,我會回到學校,繼續充實自己。
救災垂降練習
最後異動時間:2018-10-22 14:32:00
  • 回上頁